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      旧版入口 |  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导航    
当前版: T02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“数控达人”刘志雄: “金点子”助推企业发展迈入“快车道”

【人物名片】

  刘志雄   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智造工程部首席技师,第五届“杭州工匠”,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。2022年9月,入选“浙江工匠”培养项目人员名单。

  ■文/童宇倩

  一件白衬衫干净整洁,一双眼睛含着笑意,为人温文尔雅——初见刘志雄时,给人的印象是一个“文质彬彬的技师”。而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,工作中的刘志雄,正如他的名字那般,带着雄心壮志:协助完成未来工厂3条产线,完成科技攻关项目18项,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600万元……从一个操作工走向首席技师,刘志雄的一个个“金点子”不断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入“快车道”。

  在浙江万向精工有限公司汽车轮毂单元生产车间,一台台大型数控设备正平稳有序运行。作为公司智造工程部首席技师,刘志雄总是忙碌的:制定技改方案,解决设备的“疑难杂症”,指导协调设备调试、维护,传授设备操作技巧……

  1996年,24岁的刘志雄从四川成都来到萧山,进入公司工作。初来之时,赶上公司刚刚起步,引进了2台数控机床,而公司掌握调试维修设备技术的工人极少,刘志雄就是其中一人。当时,2台设备的生产是24小时两班倒,设备利用率高。刘志雄便时刻关注车间情况,哪台设备出了问题,他就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。

  “干一行,爱一行,精一行。”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,刘志雄在20多年无数个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中,练就数控设备调整、故障处理等方面的高技能,同时不断摸索、改进和创新,积极开展工艺攻关、技术革新和增效节能工作。

  2019年,刘志雄带头组织对智能化制造一条流水线进行研制开发。对两条淬火、回火、车加工连线进行改造。通过对数控机床的程序编写,减少物料搬运80米,减少操作工9人,降低员工劳动强度,缩短物流流转周期2天,各工序实现自动化操作,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,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126万元。

  “常规的流水线是集群式的,一个汽车轮毂单元从上线到下线要经历淬火、回火、钻孔、攻丝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,每道工序由不同工人负责,需要等上一道工序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道。现在通过智能化改造,一个数控机床可作为‘智慧大脑’控制一条生产线上的所有工序,实现自动化操作、‘一条龙’式连续生产。”刘志雄说。

  这些年,刘志雄勇于创新、敢于创新、善于创新,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,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推动数控调试工作全面进步:对公司装配线瓶颈工序进行提升和改造,提高生产效率20-30%;承接公司所有设备的维修工作,为公司一年节省几百万的维修费用;其主创的“一种轮毂单元双沟道的加工方法”获得国家发明专利,刀片寿命提高一倍等。

  作为一名老员工,刘志雄还积极做好传、帮、带,先后带出高级技师2人、技师33人、高级工120余人。其中一名徒弟获浙江省维修电工技能竞赛第五名,另一名获2021年萧山区智能制造技术比武第三名。2014年,刘志雄领办的“刘志雄机修钳工技师工作室”被评为萧山区第三批技师工作室。

  在刘志雄看来,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地钻研,不断地创新,无论时代怎样变化,劳动精神不会变。在他的家中,有三件 “传家宝”:一个是父亲刘西银在1962年建厂劳动中被评为一等功的奖状,一个是父亲荣获六一年度先进生产(工作)者的奖状,还有一个是父亲参加金堂县1973年先进生产(工作)者代表大会的列席证。“我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,这是他留给我们的唯一财富,我也希望可以将这份劳动精神好好传承下去。”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 
     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时政新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专题
   第04版:综合
   第05版:天下
   第06版:生活
   第07版:公益
   第08版:教育
   第T01版:专版
   第T02版:专版
   第T04版:专版
“烹饪大师”陈利江: 让传统菜“新”起来,让文化“味”浓起来
“舌尖匠人”孙叶江: 在“美食江湖”细品人间百味
“金牌电工”王向阳: “小发明”助力拧紧节能“大阀门”
“亲闺女”王利: 11年守护最美“夕阳红”
“设计师”杨邦伟: 二十年如一日磨出人生精彩“刻度”
“数控达人”刘志雄: “金点子”助推企业发展迈入“快车道”
“金牌教练”陈建军: 以匠品育匠人
“技术能手”胡金焕: 三大关键词书写精彩人生